财政部关于印发《农村税费改革中央对地方转移支办法》的通知

  • 【法规文号】财预〔2003〕第 355 号
  • 【法规类别】预算管理
  • 【法规来源】财政部
  • 【发布日期】2003年1月17日
  • 【法规效力】全文失效
  • 【法规级次】中央
  • 【重要级别】重要
  • 【执行日期】2003年1月17日
关联知识

根据《财政部关于公布废止和失效的财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第十一批)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62号)要求,本法规全文失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
 
  为保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顺利进行,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 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03]12号)和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电视 电话会议精神,我部制定了《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本办法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对下农村 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办法。 附件: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办法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精神,保证改革试点 工作的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的,特制定本办法。
 
  一、转移支付的必要性
 
  实行农村税费改革,是规范农村税费制度,遏制面向农民的乱收费、乱集资、乱 罚款和各种摊派,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问题的一项重大措施。既有利于改善党群、 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又有利于贯彻依法治国,推进农村基层政府转变职能, 精简机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农民负担将明显减轻, 地方政府收入也将相应减少。对此,农村基层政府必须转变职能,精简机构,裁减冗 员,大力节减经费开支。但是,完全依靠地方政府消化有一定难度,中央财政有必要 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对地方给予适当支持,以推动农村税费改革的顺利实施。
 
  二、转移支付的目标和原则
 
  为保证农村税费改革的顺利进行,中央财政统筹考虑各地区提高农业税率增收因 素和取消乡镇统筹、降低农业特产税税率、取消屠宰税减收、调整村提留提取办法等 因素,对地方净减收部分,通过转移支付给予适当补助。转移支付的目标是:确保农 民负担得到明显减轻、不反弹,确保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确保农村义务教 育经费正常需要。   转移支付的原则是:
 
  (一)统一与规范。对现行乡镇开支项目和标准进行合理界定,选取相关客观因 素,按照统一公式测算各地区的乡镇标准支出需求。
 
  (二)公正与合理。根据各地区的财力结构和财政困难程度,合理确定中央财政 对不同地区的补助力度,适当照顾粮食主产区、少数民族地区和特殊困难地区。
 
  (三)公开与透明。转移支付测算方法和考虑的客观因素公开,测算过程透明。
 
  (四)体现对农业主产区尤其是粮食主产区的照顾。转移支付要重点向农业主产 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倾斜。
 
  三、转移支付数额的确定
 
  转移支付按照基层必不可少的开支和因政策调整造成的收入增减变化相抵后的净 减收数额,并根据各地财政状况以及农村税费改革实施过程中各地不可预见的减收增 支等因素计算确定。
 
  转移支付额的确定,参照税费改革前各地区乡村两级办学、计划生育、优抚、乡 村道路修建、民兵训练、村级基本经费以及教育集资等统计数据,按照客观因素核定 各地区上述各项经费开支需求和税费改革后地方减少收入额,根据中央对地方转移支 付系数计算确定。转移支付额的计算公式为:
 
  某地区转移支付额=乡镇转移支付+村级转移支付+教育集资转移支付
 
  其中:
 
  该地区乡镇转移支付=(该地区乡村两级办学经费+该地区计划生育经费+该地 区优抚经费+该地区乡村道路修建经费+该地区民兵训练费+其他统筹支出+该地区 屠宰税减收+该地区农业特产税政策性减收-该地区农业税增收)×该地区转移支付 系数
 
  1.乡村办学经费
 
  乡村办学经费根据税费改革前乡镇统筹中安排的乡村两级办学经费总额、乡村个 数、农村中小学生数以及相关开支水平等因素计算确定。
 
  2.计划生育经费
 
  计划生育经费根据各地乡镇个数、育龄妇女人数等因素,并参考各地乡镇统筹费 中安排的计划生育经费总额计算确定。
 
  3.优抚经费
 
  优抚经费根据税费改革前乡镇统筹中安排的优抚经费总额,各地义务兵家属户数, 伤残、复员和退伍军人人数及当地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等因素计算确定。
 
  4.乡村道路修建经费
 
  乡村道路修建经费根据税费改革前乡镇统筹中安排的乡村道路修建经费数额、乡 村道路面积等因素计算确定。
 
  5.民兵训练经费
 
  民兵训练经费根据税费改革前乡
 
  镇统筹费中安排的民兵训练费总额、各地民兵训 练工作量及相关开支标准等因素计算确定。
 
  6.其他统筹支出
 
  其他统筹支出按照前五项统筹的标准支出和全国其他统筹支出对五项统筹支出的 比例确定。
 
  7.屠宰税减收额
 
  屠宰税减收额根据屠宰税决算收入数确定。
 
  8.农业特产税减收额
 
  农业特产税减收额根据农业特产税决算收入及其税率调整情况计算确定。
 
  9.农业税增收数
 
  农业税增收数按照各地农业税计税常产、计税价格和改革后农业税税率计算确定。
 
  10.村级支出
 
  补助村级支出数根据各地行政村个数、五保户人数、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及转移支 付系数等因素计算确定。
 
  11.教育集资支出
 
  教育集资支出根据各地县镇、农村中小学生人数、乡镇和村行政区划数以及转移 支付系数等因素计算确定。
 
  12.转移支付系数
 
  转移支付系数是指中央财政对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的补助程度。各地的转移交 付系数,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前各地财力对农村税费的依赖程度、人均粮食贡献程度、 财政困难程度以及中央补助总规模计算确定。其中,各地财力对农村税费的依赖程度 根据其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屠宰税和乡镇统筹(以下简称农业税等四项收入)占其 财力比重计算确定;各地财政困难程度参照其人员经费和基本公用经费占其财力的比 重计算确定;各地区人均粮食贡献程度根据其人均常年粮食产量占全国人均常年粮食 产量的比值计算确定。民族省区的转移支付系数在按统一办法计算确定的转移支付系 数基础上增加0.05。转移交付系数的计算用公式表示:
 
  某地区转移支付系数=(该地区农业税等四项收入占其财力比重÷全国平均农业 税等四项收入占地方财力比重×权重+该地区人员经费和基本公用经费占其地方财力 比重÷全国平均人员经费和基本公用经费占地方财力比重×权重+该地区人均常年粮 食产量占全国人均常年粮食产量的比重×权重)×中央财政负担系数
 
  四、关于转移支付的配套措施
 
  除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外,试点地区省级财政和有条件的市、县财政,都要加大对 改革试点的支持力度,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减少各种不必要的开支,千方百计安排足 够资金支持农村税费改革。各地在制定具体办法时,要区别对待,对农业主产区尤其 是粮食主产区、山区、库区、湖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给予照顾。各地制定的省对下转 移支付办法要报财政部备案。
 
  要切实做到“三个确保”。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各地要严格执行党中央和国务 院有关规定,除按政策规定收取农业税收及其附加和国家政策规定的“一事一议”外, 一律不得再向农民收费、集资和摊派;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要努力保证乡镇机构运转 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正常需要。   要强化监督约束机制。各地不得截留、挪用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各级财政用于农 村税费改革的资金必须确保专款专用。要加强对农民减负及教育等重点支出保障情况 的监督检查。考核农村工作实行农民负担一票否决制,并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乡镇财 政要实行政务公开制度,规范财政管理,节约财政开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坚决 取消村级招待费,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公开村级财务,实行年度审计。凡违反上述规 定的、中央将相应扣减转移支付资金、并追究有关责任人员和领导者的责任。
 
  本办法适用于从2003年起全面实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0 支持 词条对我有帮助

免责声明:本站法规文件转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文本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

参考资料:
 
解释原文:
注:如果不填则默认为对全文进行解释
参考资料:
对应网址:
 
开放分类: 我来补充
 
相关法规:
无相关词条
 
相关问题: 我要提问
无相关法规
 
评论: 参与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刷新


热门法规分类